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品德
《论语》里有:“不学礼,无以立。”《礼记》里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具有良好的礼貌习惯是多么重要,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儿童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合作的条件,因而“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同学缺乏同情心,缺乏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礼貌。他们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待人接物都需要进行新的学习,并加以强化。所以,一开学我就针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进行了强化训练,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具体做法: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貌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貌训练。
二、主要做法
1、利用夕会、班会课,认识礼貌的重要
学生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礼仪知识在最初阶段是需要灌输的。所以,我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身边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肯定自己同时,发现自己不礼貌的这一现象,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并在讨论中明确认识到在学校见到老师应该大声问好,到老师办公室该问好、再见,双手递接物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基本礼貌用语该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平时,还组织学生在教室的墙报、黑板报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貌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逐步让学生知道“礼貌”是展示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他场所,我们也应该像在学校里一样做一名有礼貌的中学生。
2、榜样作用,培养礼貌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所以我在平时一直注意以好的言行来施加影响,让学生模仿,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礼貌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学生礼貌习惯明确了,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果然有了很大进步: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了,礼貌用语在班级中也常常能听到了。而且有几名学生表现特别突出,我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在班上评出优秀的“礼仪标兵”,也让每个同学找出自己在礼仪中做得最优秀的几个方面和最不好的一点,在每日反思中不断强化和改进,以促使自己逐步改掉不好的礼仪习惯。对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和个人就予以批评、教育,在班上形成一种疾恶扬善的风气。
3、持久关注,巩固礼貌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文明礼貌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我在学生有礼貌的问好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养成好习惯才是一名真正的好学生。课间,我注意观察学生活动,在他们使用礼貌用语时,及时鼓励,让他们发现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学生在懂得了初步的礼仪后,有的学生能持久的坚持下来,有的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就又遗忘了。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班上开展文明礼貌教育以来,学生越带越顺,即使到了期末阶段,学生的行为都很稳定。逐步形成了集合排队进出、课间文明休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氛围的好习惯。通过礼貌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貌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 |
![]() |
![]() |
![]() |
![]() |